智啟醫(yī)學新維度
服務電話: 180-1784-7121(微信同號)
如何建立牙周炎動物模型
實驗動物的選擇
易感牙周炎的動物種屬很多,一般可選大鼠、金黃地鼠、狗、豬、猴等。其中猴、狗的牙周解剖、組織病理、微生物及免疫學等都有與人相似,常作為牙周炎病因、病理研究的動物模型。但這類動物價格昂貴,飼養(yǎng)和實驗過程要求高,難以用來開展大規(guī)模的研究。大鼠是嚙齒動物,其磨牙區(qū)牙齦齦溝、牙槽嵴形態(tài)及牙周組織學表現(xiàn)與人較為相似,且價格便宜、操作簡單。所以,作為一種模型動物,大鼠越來越多地被用于牙周炎的實驗研究。
牙周病動物模型的建立
單純局部結扎法:結扎線法是較為成熟且被廣泛應用的建立牙周炎動物模型的方法。此法操作簡單,而且能在短期內造成牙周炎。結扎線作為一種菌斑形成的促進因素,容易造成菌斑的持續(xù)積聚、炎癥細胞的持續(xù)浸潤,從而造成牙周結締組織破壞和牙周骨喪失[1,2] 。常用的結扎材料有細絲線、尼龍線、棉線、正畸用鋼絲及彈性橡皮圈等。在牙周病的研究中,大鼠一直是被廣泛使用的嚙齒動物,絲線結扎法造成大鼠牙周炎也是公認的牙周炎動物模型之一。
接種致病菌法:采用單純在口腔及牙齦緣部位接種牙周炎可疑致病菌的方法,也可建立牙周炎動物模型。Schreiner等[3]用野生型伴放線桿菌(Aa)接種于大鼠食物中,建立了牙周炎模型。通過單純把野生型伴放線桿菌接種于食物中,從而定植在口腔的過程,更接近自然的感染過程;而通過直接注射或局部涂抹**建立的模型,缺乏疾病的初級階段,忽略了基因在疾病發(fā)生中的重要作用。內**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(LPS)成分,對牙周組織有很高的毒性,被認為是牙周炎癥的重要病因之一。用脂多糖或內**誘導的牙周炎模型簡便,可比性強,具有可重復性。
飼以高糖黏性食料:通過制定牙周炎食譜,以達到菌斑堆積的目的。這種軟食易黏附于牙面,不利于牙齒自潔,從而促使菌斑的附著、堆積和滋生。給予6周齡雄性金黃地鼠以高糖食譜,也稱致牙周病食譜(Keyesdiet 2000),100g食物中包括蔗糖56g、全脂奶粉28g、全麥粉6g、酵母粉4g、肝粉1g、食鹽2g、新鮮蔬菜4g, 12周后誘導出牙周炎。
多種方法聯(lián)合應用:絲線結扎法用于動物是較為成熟的建立牙周炎模型的方法,而接種牙周可疑致病菌和高糖飼料喂養(yǎng)也是較為常用的方法。單獨使用某種方法,存在著建立牙周炎模型可控性差的特點;而多個誘導因素的聯(lián)用,可較快較好地誘導牙周炎的形成。國內吳亞菲等[4]研究結果提示:牙頸部絲線結扎+接種牙周可疑致病菌+高糖水,在2周時就能成功誘導牙周炎的形成。
全身因素聯(lián)合局部因素:***障礙、免疫狀態(tài)等全身因素,是牙周炎發(fā)**展的促進因素,全身因素通常與局部因素聯(lián)合應用以建立牙周炎模型。單純全身因素的作用并不能形成牙周炎,局部刺激因素是致牙周炎的關鍵,全身因素可在局部因素的作用下促使病變加重,加速牙周組織的破壞。
綜上所述,實驗性牙周炎動物模型是研究牙周炎病因、病理特征的有效手段,也是觀察口腔內牙周炎動態(tài)變化的工具,為臨床牙周病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實驗依據(jù)。動物模型的建立對牙周炎的預防和**研究有重要意義。